加老员工实习基地建设是落实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,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。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,将员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,更有利于员工牢固掌握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,更有利于员工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。在实践中,可以提升员工的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、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。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,加强校企合作,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。教师参与实习,有利于开拓视野,吸收企业先进管理理念,使课堂授课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,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、丰富多彩。因此必须广开思路,通过一切所能利用的渠道开拓和建设满足员工实习实践的需要、关系稳定、双向互动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网。
一、实习基地建设现状
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,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取得了广泛的联系,精心打造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。开展了实习实践、就业洽谈、专家讲座等多项合作事宜。
我们根据学科课程特点不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,不断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经验,注重从符合实习内容的综合性、典型代表性、经济性、便捷性、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实习基地的选择、建设。本着“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、互惠双赢、共同发展”的原则,已与很多企业建立长期、紧密的合作关系。例如:2016年3月公司部分师生出席了英国立博中文版官网校外教学基地(石狮)教学启动大会,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反复推敲、商讨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及具体方案;2016年9月份以来,学院先后与杭州观象科技有限公司、浙江卡歌娜服饰有限公司、宁波千象服饰文化有限公司、海宁米诗艾特服饰有限公司、浙江泽诗服饰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;2018年4月制定了与广宥共建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实施方案等。
二、教学基地建设目标
教学基地建设要立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学院教学管理规范,建设一批教学科研功能齐全,实习内容能满足教学需要,专科特色突出的实习基地,形成以培养员工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新体系。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,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,提高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三、校外教学基地建设任务
建立规章制度,实行规范化管理,继续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基地,进一步密切学院、专业系与企业的联系,争取企业、学校对学院实习工作的支持。完善已建立、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,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。
(1)实践内容。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建设要求。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,采取灵活多样的实习方式,如:到企业参观考察、顶岗实习、暑期社会实践等,使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大纲目的要求,体现专业培养目标,有利于全面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。
(2)教学方法。实行体验式教学,建立以员工为中心、逐步实现以员工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,在教师的指导下,让员工自己动手,自己去实践,培养员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。
(3)教学研究。教师在带领和指导员工的同时,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,积极开展科学研究,形成科研论文。我们要在实践教学中结合课程建设,在现有教研课题研究基础上,积极进行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申报,在研究中加快实践教学改革。将实践教学基地建成教学、科研、服务基地。
(4)教学资料。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,结合基地条件,修订课程实践教学大纲、教学计划、编写实践教学教案和实验指导书等教学文件。
(5)教学队伍。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学队伍,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。吸收有一定行业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,承担实践教学任务,鼓励年轻教师在参与理论教学的同时,积极参与实践教学,有利于不断拓宽知识面、更新知识,理论联系实践,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水平,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。
四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
(1)应有水平较高、经验丰富的科研或管理人员担任指导教师,实践项目、内容与员工所学专业相符,能满足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;
(2)能满足实践员工学习、劳动保护和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条件;如基地远离学校,要具备食宿条件;
(3)每年实践员工人数具有一定规模;
(4)在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前提下,就地、就近建设实践教学基地。
五、基地建设的原则
(1)互惠互利。互惠互利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最主要的原则。任何事情卓有成效的长期合作,均必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互惠互利,既有经济意义上的,也有社会意义上的。应当在广泛的意义上,切实加强公司与各实践基地的互惠工作,确保公司与各实践基地卓有成效的长期合作,从而确保公司人才培养的高质量。
(2)走出去。“走出去”是走出基地建设困境的最根本举措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必须坚持走出去,走出地方,走向全国,广泛开拓基地,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。走出去战略对于开拓师生视野,提高院校和专业影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。在基地建设思路上也应有“走出去”的思维,打破实践基地仅作为实习实践场所的观念,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为实践教学、团队培训、团队来源、课题来源、专业建设的重要场所。
(3)共享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必须坚持共享原则。为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,提高现有基地资源的利用效率,有效地缓解基地不足的矛盾。应鼓励各专业现有基地的共享,共享程度较高基地学校给予更多的经费支持,建设成为校级实践教学基地,由学校层面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。